全部书画家 你好,!欢迎回来 [个人中心] 退出
申请管理权 修改画家资料
联系方式
  • 联系方式:
  • 13718811023
  • 本站作品是经艺术家及代理人或继承人等授权本网为其开通,并发布其观点、作品等相关信息,由人民画家网(www.arthuajia.com)提供网络资源和技术支持。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则是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作者可以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电话:4008871023),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画家推荐
首页 > 欢迎光临
画家资料

画家姓名:王仲清

创作类型:山水、其他

画家性别:

常住城市:全国

出生年月:
联系方式: 暂无,收藏交流联系13718811023
主要职务:

画家简介:

王仲清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45年毕业于省立成都师范美师科,后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画教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有中国画《小三峡》、《胡笳十八拍》(合作)、连环画《阿诗玛》等。出版有《王仲清画集》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禅画研究院名誉院长。1924年,王仲清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大姓之家,从儿时起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表现出了不凡的天赋。1943年,王仲清考取了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选修美术师范科,师从名家丁忠瑛。这段求学经历使他接受了较全面的美术基础教育,对他的艺术之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回忆说:“丁老师不但中西画艺非常出众,而且通音律,擅词曲。故而先生笔下秀作,极富内涵。我随师学习西画水彩画,通过水彩和素描之写生来建立西画水彩画之基础。这方面得益于先生巨大。”抗战期间,天府之国四川是大后方,许多书画名家云集于此。在王仲清就读于成都师范学校的三年中,成都经常举办高水平的书画展,他在参观完张大千、徐悲鸿及其弟子们的画展后,从中得到启迪,受益良多。张大千清丽的画风,集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之大成于一身的宽广画路征服了青年王仲清。更难得的是,他还有幸亲聆张大千和徐悲鸿两位大师的谆谆教诲。张大千鼓励王仲清说:“要不怕苦,要立志出名,冲出夔门,集众家之长,方可成器。”徐悲鸿则强调说:“中国画要发展,一定要借鉴西方绘画的长处,倘若因循守旧,那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两位大师的绘画理论和艺术风格,对青年时代的王仲清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自此之后,他渐渐确立了以张大千作品为蓝本,借鉴岭南派的渲染技巧,仿效赵望云、关山月旅行写生之法,来实现徐悲鸿倡导的融贯中西、开拓新国画之路的艺术目标。王仲清画路十分宽广,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但是,不论从艺术风格还是艺术成就的角度来看,最能反映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的还是他的山水画。其原因并不难深究,王仲清解释说:“从成都师范毕业后,曾随丁师到峨眉山下任教。峨眉山云山深邃,雾霭氤氲,我有幸能朝夕感受这天下秀的山灵神髓,成了我迷恋山水画并准备为之献身的内在原因。”在饱餐了巴山蜀水的清新、秀丽和雄伟之余,他须臾不忘去实现张大千先生要他“冲出夔门”的期望,决心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1947年,王仲清从峨眉山经乐山到重庆,顺流东下,奔赴他向往已久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对于这段旅程,王仲清一直将其视为人生中刻骨铭心的艺术之旅。即使到了现在,步入晚年生活的他仍常饱含深情地回忆道:“船进三峡后,壮丽无比的自然山水图卷迎面展开,置身其中,真是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我废寝忘食地沉浸在这目不暇接的立体图卷中,全神贯注,不停地一张接一张地速写下去。突然,主船上传来一片惊叫声,我这才发现船过险滩,水手正举起斧子砍断缚木船的粗绳,同时感到我的双脚已被涌上木船油布的急浪所淹没,待我站起身往主船上逃命时,速写夹子已滑开,所有的画稿均随急流漂去,只有挂在脖子上的空夹随我逃到了安华轮上,所幸险情没有进一步恶化,顺利闯过了险滩。”王仲清很快就为那场几乎使自己葬身于三峡急流的危难感到欣慰了,因为没有它,恐怕也就不能领略到何谓真正的“三峡天下雄”。到南京后,他以社会为课堂,以行人为对象进行绘画速写。及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招生,王仲清应试录取,到苏州入学,多年的大学艺术深造之梦一朝得以实现,这使得王仲清特别珍视在校园画室中的分分秒秒,从此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的技巧,沉浸在艺术的殿堂之中。1949年底,王仲清应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之邀到上海工作,从此揭开了他艺术人生最重要的一页。1954年,王仲清担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的创作组长,迎来了他艺术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在上世纪50年代,王仲清萌发了创作一些有关于少数民族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念头。于是,他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苗家生活,从广西到贵州,几乎跑遍了苗族所有的生活居住地,创作出了反映苗族人民生活的大量素描作品,由于当时大苗山地区土匪很多,在外出写生的过程中,王仲清有时甚至还必须冒着付出生命的风险。除了每天要面对土匪的骚扰、野兽的威胁之外,其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几乎每天就是靠一桶泉水和几个玉米饼充饥。然而这些困难和险阻都没能动摇王仲清的绘画热情,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热血和汗水换来了大量珍贵的作品,完成了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长篇彩墨连环画巨作——《苗山怒火》。同时,他又创作了《苗家生活素描集》和历史画《歃血为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大型开本出版。1977年,又被文化部选中,用以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年代初,王仲清先生自编自画完成了一部长篇诗情彩墨画《阿诗玛》,这也是他的成名作。为了将这则动人的爱情故事绘成连环画,王仲清先生曾长期深入西南边陲地写生,采用意笔重彩连环画的形式向读者再诉了这个令人感动而又伤感的爱情故事。而西南边陲的秀丽风光也在他的画笔下得以充分的展现。此书出版后,被选送日本名古屋万国博览会参赛。王仲清长期深入到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进行大量的写生和创作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徐悲鸿先生倡导的拿起画笔到生活中去、跳出模仿的老路、对景写生,并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发展开拓新国画的艺术道路,他创作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代表作之外,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如中国画《八路军子弟大战南泥湾》、《山村乡邮员》参加了全国美展和建国十周年美展;国画写生《滇西古镇》选入1978年云南出版的《云南写生集》画册;白描连环画《沙家浜》(与丁斌曾合作)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彩色的展出稿则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改革开放后,王仲清夫妇组建了“双清楼画室”。在这个时期,他的绘画创作又达到一个顶峰。他们夫妇合作创作了很多名作,如《胡笳十八拍》、《木兰辞》、《长恨歌》、《关汉卿名剧选》等诗画集,为中国历史上的东汉蔡文姬,北魏花木兰,唐代杨贵妃、文成公主,宋代梁红玉、李清照等杰出女性塑造出了各具历史内涵和特点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无论是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都非常有个性,他一直主张三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名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里,人、景、情,借助水墨、淡彩与独具匠心的构思,婉约抒情,浑然一体,是一幅幅动人的诗情画。

教育经历:

所获奖项:

查看更多
推荐作品
艺术评论